工信部印發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 儀器儀表分類首入發布時間:2015-11-29 21:11:41 瀏覽次數:2147 |
近日,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共確定優先發展五大類產業關鍵共性技術205項。其中,2015版指南首次開設儀器儀表分類,并收錄了5項技術。 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是能夠在多個行業或領域廣泛應用,并對整個產業或多個產業產生影響和瓶頸制約的技術。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是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由于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難度大、周期長,特別是在基礎材料、關鍵工藝、核心元部件、系統集成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問題;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是工業和通信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因此,工信部于2011年編制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1年)》,用于指導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在2011年版指南中,主要收錄了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電子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通信業、信息化和生產性服務業八大類關鍵技術。其中,儀表技術主要收錄于裝備制造業大類中的智能制造裝備分類。主要包括新型傳感器共性關鍵技術、工業控制系統硬件平臺設計技術、工業控制系統軟件平臺設計技術、工業控制系統可靠性技術、工業控制系統功能安全技術等??梢钥闯鲈?011年,國家非常重視工業控制系統的可靠安全技術。 到今年2015年,工信部發布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將技術大類縮減為5類,保留了節能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四大類,將電子制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通信業、信息化和生產性服務業合并為電子信息與通信業。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裝備制造業類首次出現了儀器儀表分類,收錄了5項技術,分別為: 1.色譜類分析儀器的關鍵制造技術,包括開發多品種新型檢測器,提升原有檢測器檢測指標,EPC/EFC電子氣體壓力和流量模塊小型化,進樣系統關鍵技術; 2.工業控制巨磁電阻傳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技術,包括巨磁電阻納米多層膜材料沉積技術、巨磁電阻單元光刻刻蝕技術、介質光刻固化技術、保護層光刻固化技術、梯度式感知技術、巨磁電阻單元微型化技術、巨磁電阻單元與半導體工藝集成技術、信號高倍細分技術、噪聲抑制技術等; 3.硅基壓力傳感器無引線封裝制造技術,包括敏感芯片的設計及制造技術,全固態無引線封裝工藝技術,高寬溫區信號補償及檢測技術,可靠性強化試驗技術; 4.DCS/PLC冗余設計關鍵技術,包括冗余診斷技術的全面性研究,需要冗余的關鍵數據研究,冗余方式(切換,并聯,熱備,冷備等原理)選擇依據,冗余數據一致化處理技術; 5.基于變工況運行的先進壓縮機控制技術與系統,包括對變工況運行的壓縮機控制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入口壓力改變、入口溫度改變、氣體分子量改變、氣體壓縮因子改變,壓縮機的喘振極限線與相關性能控制曲線隨動改變,高速控制系統的研究與開發,在典型的透平式壓縮機控制應用中,要求從輸入到輸出的全執行周期≤40ms,對高安全性與高可靠性的硬件平臺的研究與開發:功能安全的要求、TMR冗余容錯技術、高診斷技術、安全通信協議、高可靠性硬件設計等。 色譜類分析儀器是高端實驗儀器,工業控制巨磁電阻傳感器微型化和集成化技術與硅基壓力傳感器無引線封裝制造技術是高端傳感器技術,DCS/PLC冗余設計關鍵技術與基于變工況運行的先進壓縮機控制技術與系統是高端控制系統技術。這五類技術的共同點,均是還未實現國產化的高端技術??梢哉f近年來,雖然新興產品的發展讓我們感受到國內工業發展強勢的同時,但也意識到作為這些產業的基礎行業,儀器儀表行業仍然掙扎在低端市場價格戰,高端市場被壟斷的惡性發展環境中。 2015版指南的發布,正是表明了國家立志增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特別是在今年“中國2025”提出,智能制造核心確定的前提下,智能儀表作為智能制造的核心產業,退無可退。我們的企業只有抓住各項國家的扶持政策,加快高端技術產品的國產化進程,才能在這場殘酷的戰斗中取得勝利。 |
上一條:
電網公司合作 促智能電表進一步升級
|